尋訪吳鳳墓的詩文創作

〈吳鳳傳說〉/王樂群

.

那匹白馬駄著一具無頭屍

斷頸處流出的鮮血,染紅

不斷拓印歷史的長袍

兩百年的塵埃覆蓋屍體

說書人,各自編寫墓誌銘

.

〈過吳鳳墓〉/王樂群

.

世道難名怎絕塵,荒煙蔓草掩輕身。

紅衣白馬行蹤遠,野徑迂迴問路人。

.

〈吳鳳身後事、榮辱皆政治〉/王樂群

.

「吳鳳是誰?」這位榮辱聲名難以定論的台灣歷史人物,有人曾想顯赫其名長存記憶,有也人想毀損其名抹去神話,這兩派之爭現由後者得勝。如今「吳鳳墓」(位於竹崎鄉)荒煙蔓草、乏人憑弔,「吳鳳廟」(位於中埔鄉)香火雖存,神蹟已遠,難怪愈來愈少人知道吳鳳是誰了。

 

根據維基百科所載:「吳鳳(1699年2月17日-1769年9月9日),字元輝,清朝福建省平和縣人,任臺灣清治時期之嘉義通事。因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時期,皆曾在台灣的小學課本裡描述其『為革除原住民出草的習俗而捨生取義』而廣為台灣人民熟知。嘉義現存有吳鳳廟,奉吳鳳公為神祇。關於吳鳳『犧牲自己以革除原住民出草(獵人頭)習俗』的故事,最早可查到清朝有文獻記載類似故事,之後在日本政府和國民政府時期開始官方宣傳,不過與鄒族口傳歷史背道而馳,內容可能被過度誇大,有鄙夷台灣原住民的嫌疑,並造成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,而受爭議。在原住民團體的一再抗議下,1989年教育部正式將此故事從教科書刪除。」

 

那麼吳鳳是怎麼『為革除原住民出草的習俗而捨生取義』的呢?在國民政府小學課文中寫著:「清朝有一個人,名叫吳鳳。他小時候,跟隨父母由老家福建,遷來台灣,住在嘉義縣阿里山下。他聰明能幹,每天除了自家勤苦工作以外,還教鄰近的高山同胞,播種、插秧和製造工具,所以大家都很敬愛他。後來政府派他做阿里山的通事,管理高山同胞(意指鄒族)。吳鳳像家長一樣的照顧他們,像老師一樣的教育他們,像朋友一樣的幫助他們。不久,把一個野蠻的地方,治理得有條有理。阿里山的高山同胞,從前有一種野蠻的風俗;每年秋末祭神的時候,要獵取人頭來上貢。吳鳳知道這是多年的迷信,不容易馬上革除,就規定把過去變亂的時候,被殺的四十多個漢人的頭,每年給他們一個上貢。四十多年以後,人頭用完了,高山同胞又向吳鳳要求獵取祭神的人頭,吳鳳再三勸說,山胞都不聽從。他難過極了,就哭著像山胞說:「殺人是壞事啊!如果你們一定要殺人,明天早晨在我辦公處的附近,有一個穿紅衣裳戴紅帽子的人,你們就把他殺了吧!」第二天早晨,幾十個高山同胞,拿著刀槍和弓箭,在那裡等候;果然看見一位穿紅衣裳戴紅帽子的人,騎著一匹白馬走來。他們一聲喊叫,就把那人打倒,把頭割下來;仔細一看,原來是他們最敬愛的吳鳳。那時候他們像瘋了一樣,大哭大叫,有的咬自己的手,有的打自己的臉,悔恨不已。從此,他們為了悼念吳鳳,就自動把那種野蠻的風俗革除了。」

 

文史工作者目前可查到的最早證據,是清咸豐五年(1855年)劉家謀《海音詩》集內有詠吳鳳詩,附註著吳鳳的〈成仁事蹟〉,提到吳鳳死後「社番每於薄暮,見鳳披髮帶劍騎馬而呼,社中多疫死者;因致祝焉,……」,這段敘述讓吳鳳的傳說增添了神話色彩。吳鳳死於1769年,吳鳳廟相傳建於1820年,事隔半世紀,後來《海音詩》成於1855年,亦即距吳鳳亡故85年後,才有漢族的文字紀載吳鳳的故事。

 

從清朝治台時的漢族、到清潮割據台灣(1895年)給日本人統治、再到國民政府收復台灣(1945年),這三個時期的統治者為何大力宣揚吳鳳「殺身成仁」的精神?說穿了就是為了治理蕃族(高山族;台灣原住民)的需要,因為吳鳳「感化」了蕃族(意指鄒族),促成了「族群和解」。至於吳鳳「阿里山忠王」的封號,則是起於民間的稱謂,並非正式官方的追贈敕封。

 

到了1980年,台灣陳其南教授就發表了一篇〈一則捏造的神話–「吳鳳」〉之後,才開始引起各界的討論。1984年,台灣原住民運動興起,提出吳鳳神話扭曲原住民形象,並剝奪原住民詮釋歷史的權利。1985年吳鳳公園開幕時,台灣原住民全力促進會更到場抗議,直指此典禮是為醜化山胞。隨後「吳鳳是佔山胞便宜的奸商」的說法,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,並指稱原住民為反抗欺壓,才殺害吳鳳。1988年,教育部刪除所有教科書內和吳鳳相關的故事,一群原住民用電鋸拆毀嘉義車站前的吳鳳銅像。1989年一月,吳鳳廟遭人縱火,大大引起嘉義竹崎鄉〈吳鳳故居〉和中埔鄉〈吳鳳廟〉的漢人,包括覺得祖先受到污辱的吳鳳後裔的大肆反彈。1989年,內政部又重新將吳鳳鄉改名回阿里山鄉。而在所謂的在「鄒族口傳歷史」中,漢人通事吳鳳在轉手稅貨從中暗扣,引發漢、鄒族之間的誤解。如今的鄒族人承認,是祖先殺掉了欺騙原住民的吳鳳。

 

吳鳳死於1769年,提出翻案打破吳鳳神話的運動始於1980年,二者間相隔了兩百多年,將吳鳳從一位「殺身成仁」的偉大人物,變成引發「族群衝突」的勢利奸商,這種變化真有天壤之別,唯有政治力量,才能做出如此的扭轉。當局統治者為何要如此操作呢?因為必須妥協原住民運動,及反偶像崇拜的宗教團體。

 

從此,吳鳳的地位一落千丈,吳鳳故居少人參訪、吳鳳墓少人憑弔、吳鳳廟少人供奉。但直到今天,除了在嘉義中埔的吳鳳廟之外,在嘉義梅山的瑞里、太和以及阿里山鄉的豐山古山宮,都可見到吳鳳的崇祀,每座廟都朝著鄒族的部落而立,可見吳鳳公在這些漢族移墾者的心目中,仍佔有一定的份量。所以說吳鳳的聲名「成也政治、敗也政治」,其實並不為過。

 

歷史是由當權者所寫,這句話一點也沒錯。吳鳳的事件已遠,留下來的證據並不足以說服各持己見的雙方,但有幾件事實是可以被確認的:一、吳鳳確有其人。二、吳鳳負責當於漢族與鄒族間的事務。三、當時的鄒族確有出草獵人頭的習俗。四、吳鳳確實是被鄒族所殺。另有一派舉證說,鄒族並未因吳鳳事件而停止出草獵人頭,想以此證明吳鳳傳說是假。這種說法似乎表示出草獵人頭「無罪」,這不知是什麼神邏輯?還能如此振振有辭!

 

從西班牙、荷蘭、明鄭、滿清、日本、國民政府以來,台灣原住民這些外來統治者就紛爭不斷,畢竟這些外來統治者侵佔了原住民的「領土」(當時台灣原住民各族間也是彼此殺伐),台灣原住民受的委屈是可以被體諒的,但是要利用吳鳳事件洗冤報仇,最好也是在理性的基礎上為之,這才是文明之道吧!

.

註:本文是尋訪吳鳳墓所感,並投文【月桃傳香,吟遊清華】主題徵文活動。

.

蔓草叢生的吳鳳墓

圖/攝於蔓草叢生的吳鳳墓,【這一代的詩歌】提供。

.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